当前位置: 首页 >> 财务 > 内容页
世界关注:这个领域中美差距多大?有望合作吗?
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3-04-06 13:58:31

中国小行星防御长期落后,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巨大,现在才算正式起步,但我们的起点非常高。上亿公里探测范围的行星雷达、天基监测预警系统和小行星防御探测器都是只有航天大国才有实力来完成。一旦实现,我们马上就能从“远远落后”变成“世界领先”。我们已经一次次目睹了这样的跨越式赶超。相信这次我们也不会错过。

美国:行星防御的先行者和主导者

美国小行星研究历史悠久,也是最早开始对近地小行星进行监测和预警的国家。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创建于1947年的小行星中心(MPC)。MPC得到了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的支持,目前由哈佛大学天文台和史密松森天体物理台合作运作。全球天文学家的小行星观察数据都会提交到MPC,再由MPC进行新发现小行星的确认和临时/正式编号的颁布。数十年来的数据积累使它成为目前全球最权威的小行星数据中心。仅仅因为MPC的存在,美国在近地小行星的发现、监测和预警方面就具备了巨大的优势。

1998年,根据当时光学观察预测,一颗公里级小行星1997 XF11将于2028年撞击地球(但后来被雷达观察否定)。鉴于这样的严重威胁,NASA决定在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成立近地天体计划办公室,承诺在10年内发现90%的公里级近地小行星。这个计划到2010年顺利完成。2005年,NASA又定下新的目标:2020年前发现90%直径大于140米的近地小行星,但到目前只完成了40%。直径140米以上小行星估计有2.5万颗。

由于美国拥有的历史积累和技术优势,在已发现的3万多颗近地小行星中,美国的发现占了95%以上。2008年至今,有7次撞击事件事先做出了预警。这些发现主要依赖大视场的地面光学巡天望远镜。历史上主要的近地小行星搜索项目包括卡特琳娜巡天系统(CSS)、夏威夷大学的Pans-STARRS1和ATLAS、麻省理工林肯实验室的LINEAR(已结束)、美国空军主持的NEAT(已结束)等。由美国多家政府和私人机构合作建造、位于智利的8.4米口径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SST)即将完成,届时将大大加快近地小行星的搜索进度。预计到2030年将140米以上近地小行星的发现比例提高到80%。

图6:LSST望远镜(图源:LSST)

已发现小行星的精确定轨和特性测量则依靠亚利桑那大学的Spacewatch等5家研究机构的多台光学望远镜及三台行星雷达。这三台雷达是:喷气推进实验室行星雷达、加州70米直径的金石太阳系雷达、波多黎各305米直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已倒塌)。NASA的深空测控网的天线有时也参与小行星观察。

图7:金石太阳系雷达(图源:NASA)

美国没有发射过专用的近地小行星监测卫星。但在2013年,NASA的宽视场红外勘测探测器(WISE)因制冷用氢耗尽无法进行既定的天体物理探测,于是便改变用途,用余下的两台设备专门用于近地小行星研究。它被重新命名为NEOWISE。至今它已对近1500个近地天体进行了观察。它和加拿大的NEOSSat是目前太空中仅有的两个近地小行星监测卫星。由于NEOWISE的轨道不断下降,美国计划在2026年发射它的继任者“近地天体勘测者”。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