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过去各地的楼市调控政策都是直线思维,需求端做“量的管控”,或收紧或释放。开发商也一样,都在做规模、做“高周转”,都不太关心产品力,不关心需求变化。从资产属性到民生诉求主导,发展时代彻底变了,不能总是直勾勾地盯着如何激发购买力,要回归到供给端、产品上。没有购买力的,要懂得变通和迂回,夯实就业、降低居住成本、休养生息。
这样,城市的内需和消费就起来了。有了消费和内需,就有了就业;有了就业,就有了信心。然后,就会有很多人去实现居住的消费升级。不要怀疑百姓为实现美好人居诉求的努力,每一个人都想过上高品质的生活。衣食住行中的“衣食行”,这些年解决的不错了,唯独住,还有很大差距。这就是潜力,也是政策该认真思考的重点。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房子要能顺利交付,保证质量、保证配套。做不到这一点,也就不要谈什么新模式了。
(作者系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