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务 > 内容页
新媒体艺术家从川剧变脸中汲取灵感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23-07-30 15:21:11


(资料图片)

中国现代雕塑发祥于上海,而新媒体艺术作为艺术新生力量,也入列全国美展,上海在这两大领域都储备了优势人才。本周起,上海海派艺术馆邀请这两大艺术板块的新老力量在“2023上海雕塑与新媒体艺术作品展”上互鉴。展览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是对上海雕塑和新媒体创作实力的一次梳理和检阅,也是为第14届全国美展预演阵容。

去年以来,经过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和所属雕塑艺委会、实验与科学艺委会推荐,老一辈雕塑家以及高校师生共同参与,展览共征集到87件雕塑作品和46件新媒体艺术作品。在入围展出作品中,新媒体作品占据四分之一。

入选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媒介元素丰富,视角独特,从以影像为主的个性化表达,到数字交互、元宇宙场景、数码娱乐、机械装置等等,形式多样,反射出艺术家对社会发展和当下文化的关注。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杨青青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汲取灵感,创作了一个可以变脸的虚拟数字青年人,实时模拟出画着脸谱唱戏的效果。这套交互装置依托京剧脸谱数据库支撑,艺术家利用科技手段,对中国戏曲脸谱进行图像识别、数字化采集、图案提取,实现脸谱的数字化存储。

另一件入围作品《心心的盒子》是由青年艺术家戴炜创作的综合材料投影装置。艺术家利用金属盒子配合全息及纱幕影像,构造了一个半封闭的心理空间,在《心心的盒子》中,能看到自娱自乐的月球人、搞笑却停不下奔跑的鳄鱼、彩虹星球延伸出的千手、焦躁的树以及渴望妈妈的涂鸦手账。5段风格不同的视频,暗示了少女的内心世界,感应技术拉近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呼吁人们关照受到霸凌的抑郁青少年群体。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实验与科学艺委会主任金江波认为,从观念和语言的创新来看,新媒体艺术家对空间表达的把握更为多样。有些作品借助3D技术,突破了传统造型的束缚,有了天马行空的想象。艺术与科学在上海碰撞融合、相辅相成,以一批具有当代上海城市特色的视觉艺术作品迎接第14届全国美展,创造出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艺术体验。

展览将持续到8月6日。展览期间,一批专家还将在现场为师生、社区民众以及美术爱好者等进行优秀作品的导赏。(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